做好基层就业服务,各地有这些创新!来看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微信公众号 近年来,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开拓思路,主动作为,创新开展基层就业服务,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北京 唱好“四字诀” 建好“三员”队伍 北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按照“建队伍、抓培训、强对接”的工作思路,唱好“管、培、用、宣”四字诀,建立就业工作体系“三员”队伍,更好保障中小微企业发展和重点群体就业。 在“管”上用力,健全分工明确的“三员”队伍。强化“三级管理、四级服务”,区、街道(乡镇)、社区(村)设立就业服务专员,按照网格化管理要求开展对接服务,为企业和重点群体提供常态化服务;区级设立就业服务指导员,负责就业服务专员的培训指导工作;重点企业设立企业联络员,畅通企业服务问题反馈渠道,强化定点服务。 在“培”上使力,加强队伍能力培养。就业服务指导员对就业服务专员开展日常管理,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开展服务经办、沟通技巧、政策解读等培训指导,持续提升专员队伍服务能力。围绕就业政策和就业服务的落实情况,做好就业工作体系运行情况分析,推动稳就业保就业政策和服务措施落地落细,促进就业工作良性发展。 在“用”上着力,聚焦重点开展稳就业帮扶。围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重点企业,指派就业服务专员开展对接服务,了解企业用工需求等情况。有关就业服务部门按照“一企一策”提供线上线下招聘、用工指导、政策解读等服务。聚焦城乡就业困难群体开展就业意愿摸查,及时开展政策咨询、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技能培训等分类帮扶。 在“宣”上发力,强化典型引领。在就业工作简报、“就业在北京”微信公众号设立专栏,加强就业服务经验交流,推送和宣传优秀就业服务专员工作事迹,扩大就业服务专员的社会知晓度,展示基层就业服务工作同志风采,提升荣誉感和成就感。 重庆 构建用工保障服务新机制 有效助力重点企业招用工 重庆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强化数字化思维,构建“服务向下延伸,数据向上归集,督办跟踪问效”的用工保障服务新机制,有力支持重点企业招用工。 贯通“两渠道”,重塑用工需求采集能力。一方面强化信息采集入库,人社服务专员队伍进园区、进企业服务,同时开发企业用工保障小程序“渝职聘”,扫码即可一键采集用工需求,归集至“智慧人社”信息系统。另一方面强化数据资源共享,发挥就业服务联盟作用,整合市内主流求职招聘网站岗位信息,强化就业和社保联动,引导企业登记用工需求,利用大数据手段比对形成企业用工数据库。 建立“三单制”,创新用工保障服务模式。发挥市场机构专业优势,建立“企业发单、联盟派单、市场+公共接单”的服务模式。依托就业服务联盟,线上线下多点联动发布招聘信息,引导市场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根据企业需求输送匹配度较高的人员。突出公共部门兜底保障,依托“智慧人社”信息系统,智能比对业务经办数据流,为企业和求职者精准画像,举办“小而精”招聘会,提供供需对接服务;依托培训联盟针对企业需求开展技能培训;通过重庆移动向潜在求职者推送岗位信息。 打造“四闭环”,数字赋能再造工作流程。一是“过程+成效”闭环。上线“数治就业”工作端,健全人社服务专员工作机制,记录服务全流程,一键确认服务成效。二是“线上+线下”闭环。依托覆盖全域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贯穿全年的公共就业服务活动推广企业服务应用场景,引导线下服务线上记录。三是“公共+市场”闭环。打造市级岗位信息聚合平台,整合资源扩大服务供给。四是“服务+督办”闭环。建立“周调度、月通报”机制,高效解决企业招用工困难。 黑龙江佳木斯 党建赋能促就业 优质服务惠民生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以党建引领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做实做细做优基层就业创业服务,切实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提高宗旨服务意识,主动服务促就业。创新“五清”工作法,人社专员和基层党员以入户巡访、电话咨询、窗口受理等多种方式,精准摸排辖区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各类群体基本信息,分类建立16类工作台账,为“一人一策”精准就业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带头保就业。成立由社区支部书记、党小组组长任组长,劳动保障协理员、网格员、楼长为成员的充分就业社区工作组,用足用好资源优势,建立“用工联盟绿色通道”,结合服务对象特点,开展“一对一”帮扶,精准推荐社区就业岗位并提供相应职业指导。 创建党建服务基地,转变观念帮就业。探索“党建+就业”模式,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打造“城市党建联盟”,培育服务品牌,建设多功能党群服务阵地,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项目、送信息”活动,多措并举实现党建工作与就业服务的互促共赢。 打造特色就业社区,聚焦重点助就业。鼓励各社区结合自身特色,针对不同重点人群需求,创新就业帮扶工作模式,以党员大会、“凉亭夜话”等形式宣传就业创业政策,多渠道提供领办、帮办、代办服务,联合社会培训机构开展技能培训,与商业步行街运营商签署就业合作协议支持困难群众就业增收。 新疆伊犁 “345”工作法同向发力 助稳就业促发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聚焦重点群体,运用“345”工作法,精准施策、联动发力,全力以赴做好稳就业促就业工作。 “三维保障”筑牢就业基础。强化组织力量保障,发挥部门协同效应,把就业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年度绩效考核。强化政策资金保障,发挥政策组合效应,持续推进“直补快办”“免申即享”快办模式,推动社保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等激励政策落实落细。强化基础信息保障,依托自治区就业创业综合服务平台,动态开展单位和户籍人口基础数据核查维护,夯实就业创业工作基础。 “四轮驱动”拓宽就业渠道。多渠道引导外出务工,建立常态化用工需求对接机制,拓展疆内跨地区劳务协作,组织人员有序务工。创建劳务品牌带动就业,形成“特克斯民宿”“巩留欣嘉药农”等重点品牌,大力发展季节性务工,促进群众就业增收。高频次招聘促就业,承办全国大中城市巡回招聘、自治区民营企业服务月启动仪式,组织重点园区企业、兵地融合等主题招聘,发展就业集市、大型商超招聘等常态化现场招聘会,实现周周有招聘、月月有活动。提升服务能力保就业,实施就业援助暖心行动,打造“就业伊家情”就业帮扶品牌。 “五个突出”提升培训质量。突出分层分类,紧盯产业发展、企业需求,推动产业链、人才链、培训链有效衔接。突出品牌创建,紧贴市场需求,发展“伊犁家政”“伊心照护”等培训就业品牌。突出校企合作,通过校企联合、双师培养、工学一体方式,把培训开到企业车间,有效提升培训针对性。突出以赛促训,举办州职业技能竞赛,选拔技术能手参加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突出以师带徒,加强“新疆建筑工匠”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专业性高技能人才。 江苏姑苏 “四送”活动进校园 政校合作促就业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依托“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政校联合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培训、送服务”进校园活动,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志愿团队送政策进校园。联合苏州大学等院校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站点,由人社服务专员和经过培训的在校学生组成志愿服务队,常态化提供就业创业、人才服务等政策咨询服务,提升政策知晓度,营造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良好环境。 常态招聘送岗位进校园。高频次举办“线上+线下+直播带岗”三位一体招聘活动,依托“苏心聘”“乐业姑苏”小程序常态化集中在线发布岗位信息,同时有针对性安排专场招聘、暑期见习、直播带岗等用工招聘活动,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全过程服务,为古城发展注入强劲“人才动能”。 多元课程送培训进校园。从姑苏区企业及学生需求出发,线上线下同步提供职场基本技能、个人就业规划等课程,增强学生就业技能,目前已在苏州大学、苏州工艺美院等高校开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就业创业、人才服务等专题活动,帮助高校生提升个人求职就业能力。 暖心援助送服务进校园。持续健全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机制,发布工作规范,落实“一人一档”帮扶工作台账,做实常态化跟踪服务机制。积极开展“名企送优岗”助力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项行动,组织辖区企业帮扶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 浙江仙居 努力构建 “数智赋能+产村融合+双创拓展”新模式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积极探索“数智赋能+产村融合+双创拓展”工作模式,扎实推进稳就业、兴新业、促共富各项举措。 数智赋能促就业,政策加码助共富。在全县20个乡镇街道、327个村(社区)全面开通政务外网,全面落实“支持民营企业渡过难关20条”“用工保障10条”“稳就业20条”等一系列稳就业新政,实现“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在线”五级贯通,新建2家零工市场,构建“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全力做好为企服务和重点群体帮扶援助。 产村融合扶就业,振兴乡村谋共富。以仙居特产杨梅、三黄鸡和有机稻米、茶叶等为重点,构建“1+X”农业产业体系。在全县20个乡镇街道和各中心村(社区),建立185家“共富工坊”,引导返乡创业。全力构建农村电商公共服务、商贸流通、物流配送、品牌、创业创新等五大体系,着力打造“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产品加工+电商”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同时,引导扶持网红村播,带动周边农户进军网络零售,抱团打造电商村(镇)。 创业创新拓就业,头雁领航带共富。大力引育“链主”企业,带动全产业上下游补链、延链、强链,增加更多优质就业岗位。高标准建成台州(仙居)医械产业园,设立全省首个县级创新医疗器械检测服务平台,提速企业落地、产品达产,加速产业集聚。全力以赴稳就业、促创业,激发“双创”活力,定期组团到上海、四川、贵州等地高校举办巡回招聘会、校企合作洽谈等活动。做精创业帮扶,建立“仙居大学生创业园”“青年创业服务中心”“赶街电商平台”等创业创新平台,提供免费创业场地以及利率、担保、授信、贴息等优惠政策。 |